脱贫攻坚故事|凭着“牛劲”奔小康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宛风汉韵

       金秋十月,豫西南大地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走,咱们第一站先到脱贫户李大姐家看看。”10月10日下午,镇平县郭庄乡纪委书记余雪强与同事到许桥村入户走访,看到乡亲们正晾晒着金灿灿的玉米,高兴地说。

  

  走进李淑珍家门口时,干活麻利的李淑珍刚喂完牛,正准备整理牛棚。

  

  “余书记来了,快来,来这边干净的地儿坐。吃点儿花生,这是今年的新花生。”李淑珍热情地打着招呼。

  

  “李大姐,我看这牛棚里的牛,体格健壮,毛色还透着亮光,你勤劳能干,养得好呀。怪不得乡亲都说你干活多、不怕累,身上有股‘牛劲’。”

  

  “快别这么说了,我有今天的日子,那还不多亏了好政策和你们的帮扶嘛。”

  

  李淑珍的儿子因幼年患肺炎没及时治疗,影响到脑部神经留下了后遗症。祸不单行,2002年丈夫文庆因双股骨头坏死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婆婆张合先中风,生活不能自理,为二级肢体残疾;侄女因原生家庭破碎,投奔于此。一连串的不幸,使这个家负债累累,李淑珍终日忧心忡忡,咬着牙默默担起了所有责任。

  

  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李淑珍被认定为贫困户,纪检监察干部通过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具体情况,积极协调多方奔走,为其争取相关帮扶政策和资金。

  

  终于,李淑珍一家住上了国家财政出资建设的新房;丈夫和婆婆申请办理了残疾证,享受到了相应的补贴,健康扶贫政策解决了二人大部分日常医疗费用,由于积极治疗,身体也都有所恢复;教育扶贫政策,使孩子上学再无忧虑。

  

  李淑珍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乡亲都在想办法致富,便萌生了饲养品种牛的念想。她还给自己较上了劲儿:别人能干,我有双手也能干,还能干得更好。

  

  2019年,余雪强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反复考察、咨询,对李淑珍这一想法表示赞同,并鼓励她:“要干就好好干,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搞养殖业,不懂技术可不行,余雪强推荐李淑珍报名参加了乡里组织的到户增收养殖技术培训班,学习养殖知识。

  

  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李淑珍在家里养了几头牛,开始慢慢发展养殖业。如今,积累了经验的她,对“疾病咋预防、小牛咋育肥”等养牛技术了如指掌。

  

  “李大姐,你可真能干,一刻都没闲着。我让村里帮着给你安排了护林员的公益岗,你看行吗?”

  

  面对老熟人,李淑珍打开了“话匣子”。“余书记,我是打心底儿感谢你,咱当时的选择可算是选对了。现在俺家牛棚里一共有3头母牛2头小牛,一头牛一年能给俺家带来净利润8000元,政府还给补贴5000元,国家这种鼓励自主养殖的模式让我们受益很大。我还能干活,公益岗我也干。我承包的20亩地,花生、玉米收成都不错,由于今年浇水勤,玉米也是子粒饱满。”

  

  一连串的话语从这位皮肤黝黑的农村普通女性口中说出,透着勤劳和坚韧。李淑珍正是凭着这股“牛劲”,自强不息,走上了致富路。

  

  “李大姐,有什么困难尽管说,虽然脱了贫但帮扶还在继续。”余雪强的话,朴实却走心。(李真 李广)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河南教育资讯在线网 豫ICP备20019346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