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人|张景贵:坚守扶贫路,大爱献学生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宛风汉韵

张景贵,男,市十二中西校区安全办主任,同时负责该校和王村乡的教育扶贫工作。多年来,他和学校其他老师一道,积极宣传党的教育脱贫政策、把“两免一补”做到精准无误、零差错;他走进无数贫困学生家庭,嘘寒问暖,控辍保学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他动员多方社会力量,为贫困家庭送去温暖……

十二中西校区位于王村乡龙升工业园区内,原是王村乡一所村办小学(鱼池学校)。卧龙区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后,该校成为南阳市十二中教育集团西校区,张景贵2000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该乡基层学校任教,后担任学校安全办主任,负责学校安全和教育扶贫工作。

“学校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52个,都按国家政策得到了资助,新来的正在调查核实。”提到教育扶贫,张景贵对“家底”了如指掌。十二中西校区目前在校学生4000左右,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每学期开学后,张景贵都会让各班班主任核查上学期建档立卡学生分班、在校情况,及时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让新转来学生、新增建档立卡学生提供建档立卡材料,确认后进行上报并建立档案。对春期毕业学生及时宣传下一阶段学校享受到的资助政策,对考上大专以上的学生宣传助学贷款事宜,解决他们的学费难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开心上大学。

2017年,张景贵更忙了:根据工作安排,他又作为王村乡的扶贫专干,负责王村乡的教育扶贫的工作。他及时参加上级会议,组织全乡各学校、幼儿园资助专干传达会议精神,安排各学校迅速对各校学生认真摸排,精准识别,分类统计,建好台账;自查学校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对关爱帮扶台账中的学生,如何提升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品行修养,心理素质和学业水平他想办法并依据上级要求推行精准育人帮扶制,要求依据实际,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建立“一生一卡、一生一师、一生一策”的全程帮扶机制。每学期开学后,张景贵同志及时安排各学校核查本校建档立卡学生在校情况,摸排清楚后进行汇总,上报教体局资助中心。目前,全乡共有建档立卡学生160人,本乡建档立卡学生101人,外县区学生59人。

王村乡中心校校长张景鹏说,这几年,张景贵走遍了全乡建档立卡学生,一说起学生名字就知道是不是建档立卡学生,以及学生是哪个阶段、哪个村的、家庭大致情况。

有一次,上级领导给校长打电话问一位建档立卡学生情况,张景贵脱口而出说这个学生已毕业,她弟弟在八年级就读,校长说“你看一下档案,不要弄错了”。张景贵看看档案后说正确。

2020年7月份,张景贵同志发现学校两名学生因双户口导致无法登记学籍信息。经过他的耐心讲解、政策宣传,家长主动配合把另一个户口注销了,张景贵同志及时在学籍系统对学生信息进行了变更。

学生董真良的奶奶对张景贵赞不绝口“这些年对我们家帮扶大,董真良在你们学校上学不要钱还享受国家资助,你对我们太好了”。每次家访临走时,老人都非要把自家产的玉米糁、鸡蛋往张景贵车上塞,但张景贵同志婉言谢绝了。

建档立卡学生王东(化名),因其父亲判刑入监狱、母亲离家出走和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关爱,情绪不稳定、性格孤僻,上学期上学断断续续。张景贵同志知道后去该生家走访,对学生进行劝导,经过劝返使其继续完成学业。今年春期疫情后王东更孤僻了,张景贵同志去劝返几次,他还是不同意到校学习。张景贵同志又联系学校心理教师张存老师一起去劝返,经沟通王东十分想念父亲,张景贵说开车带他去看望其父,马上与禹州市监狱联系,不料监狱说疫情期间不让探监。经过张存老师的心理疏导,王东心情有好转,但还不同意到校就读。为了不让一名学生辍学,张景贵同志向校长汇报、商议,决定针对王东的特殊情况,组织教师进行走教,开展帮扶工作,使其完成学业。

今年建档立卡学生资助资金到位后,张景贵同志及时安排本乡各学校专干进行走访,签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确认卡、温馨告知书。张景贵同志亲自走访26户学生家,向家长宣传政策、告知学生资助金额已到账,签确认卡、告知书并合影存档。

张景贵同志又为王村乡3名建档立卡学生申请了“如意树公益基金”,冒着酷暑领着调查人员深入3名学生家中实地查看、访谈,向调查人员介绍每家的情况,为他们争取资助,能多照顾就多照顾。

“给每一粒种子开花的时间,看着他们破土而出,逐渐繁茂茁壮,开出绚烂的花朵,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扶贫人最幸福的事。”张景贵说,能为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很高兴和自豪。(屈连文)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河南教育资讯在线网 豫ICP备20019346号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