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河南教育资讯在线 联系我们 - 企业文化
您的当前位置:振扬文化传媒 南阳振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河南教育资讯在线网 > 要闻时讯 > 聚焦 >

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编辑:河南教育资讯网 时间:2020-05-16
导读: 他们 日夜奋战 用一次次不见硝烟战场上的党旗飘扬 亮出了河南教育铁军的战时状态 他们 攻坚克难 用一回回咬紧牙关的逆行向前 拼出了河南教育铁军的战时速度 他们 无私奉献 用一声声嘘寒问暖的相互鼓励 诉出了河南教育铁军的战时情怀 他们 用实际行动 发出河

他们

日夜奋战

用一次次不见硝烟战场上的党旗飘扬

亮出了“河南教育铁军”的战时状态


他们

攻坚克难

用一回回咬紧牙关的逆行向前

拼出了“河南教育铁军”的战时速度


他们

无私奉献

用一声声嘘寒问暖的相互鼓励

诉出了“河南教育铁军”的战时情怀


他们

用实际行动

发出“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5月14日,省教育厅举行厅机关抗击疫情先进事迹第二场专题宣讲报告会,持续深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打造铁军精神,更好地服务当前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李莉华,副厅长毛杰、张传广,二级巡视员吕冰,省招办主任刘刚出席报告会。会议由毛杰主持。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郑邦山在宣讲会上对弘扬抗疫精神,凝聚教育系统强大正能量,打造河南教育“两个品牌”,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一要突出“学”,进一步凝聚教育系统强大正能量。要继续发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要继续发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要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责任担当。二要突出“领”,进一步打造河南教育的硬核品牌。要打造“河南教育立德树人”品牌,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河南教育铁军”品牌,要以创建“五型”模范机关为抓手,进一步打造“河南教育铁军”。三要突出“干”,夺取疫情防控事业发展双胜利。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持之以恒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教育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李莉华出席宣讲会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主持宣讲会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传广出席宣讲会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吕冰出席宣讲会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省招办主任刘刚出席宣讲会

报告会上,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学院学生朱顺超,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贾福霞,省电教馆研学与教育电视管理办主任吕波,河南教育新闻中心主任助理、河南教育报刊社教育时报副总编杨晓谜,省教育厅安全处党支部书记舒卫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王生平,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护士曹莹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孙长宇分别作了宣讲报告。

他们中有大学生志愿者、有人民教师、有机关干部,也有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分享了珍贵的抗疫记忆,展示了立足本职岗位积极作为,用汗水与热血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宣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引起了台下阵阵掌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的榜样,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坚韧刚毅的奋斗精神吧!

不惧风雨 勇于担当 彰显青春力量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01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学生 朱顺超

今年春节前夕,我刚结束寒假工回到睢县老家与家人团聚,看到新闻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爆发。我从网上看到郑州要建河南版“小汤山医院”的消息,内心十分激动,便毫不犹豫地在网上报了名。

决心已定,我把想法告诉家人.当村支书的父亲明白我的心思,拍着我的肩膀说:“爸支持你,现在国家正需要你们,让你哥跟你一起去,兄弟俩也好有个照应。”就这样,大年初三一早,我和哥哥告别家人,包车行驶200多公里赶到了“小汤山”医院建设工地。

当我到达工地时,看到现场党旗飘扬,挖掘机等大型设备已经连夜到位开始工作,来自全省各地的工人们也都陆续到达。由于自己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建筑工作,就帮大家干杂活:清理施工现场废弃物,搬运窗户、铁皮、保温板、电线、砖块等建筑材料。一个年长的工友给我开玩笑说:“娃,你多大了?还在读书吧?疫情这么严重,不好好在家待着,跑这儿来啥?这些粗活你能受得了吗?”。我信誓旦旦的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为什么不能来?我们虽然年轻,但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为抗击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工友看我态度这么坚决,给我竖起大拇指说:“中,小伙子,好样的。”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我们24小时三班倒,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样,铆足了劲儿干。虽然天气寒冷、工作服厚重、满脸满身灰尘,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加紧施工。

参加河南版“小汤山”医院的建设,是我一次难得的经历,更是我人生当中一份宝贵的财富。11天,我看到一座占地面积超过两万平米的现代化功能齐全的医院拔地而起,我很自豪自己亲历并见证了这一切,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背后的真正含义。

“实验人”的样子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02河南省实验小学教师 贾福霞

2月3日,我接到了河南省名校同步课堂录制任务。能为全省小学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我特别激动! 当天晚上,省基础教研室张琳主任为我们几位录课教师进行手把手的培训。此时,我才意识到录课难度有多大!2天时间要准备好6节课,没有教材,没有参考用书,没有生字卡片,没有学生,无法试讲,网上能参考的资料少的可怜……

时间紧,任务重,脑海里浮现出面对疫情不顾一切的医生和随处可见的党旗,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一定要出色完成这次录课任务。我开始和时间赛跑,查资料、写教案、制卡片、做课件,每天六点钟准时起床备课,到凌晨两三点休息,撑不住,就喝咖啡提神。教案定下来,我就开始不停地自言自语,手舞足蹈,练习跟小朋友隔屏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寻找一个人对着屏幕讲课的状态。那时的我感觉一日三餐也是多余,做饭太耽误时间了,真希望打开水龙头都能流出饭菜来。

我先后录制了18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是这次参加录课教师中录课数量最多的一个。每一节课看似只有二三十分钟,但由于课程会同步电视、网络等多家媒体上播放,面向的不仅仅是河南学生,课程的质量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在全国的教育形象,所以录制过程要求很严格,一节课录制完成后要反复观看,剪辑、审核、甚至补录镜头,我们现在看到的二三十分钟的课程,往往要历时一天才能完成,真正让我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

在备课录课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每天连轴转,天天加班熬夜,等到每周最后一节课录完之后,感觉到整个人都虚脱了,瘫在那儿一动也不想动了。

高举党旗筑堡垒 深耕教育锻铁军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03省电化教育馆研学与教育电视管理办公室主任 吕波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网上教学工作,省教育厅党组坚强领导、靠前指挥,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前研判、科学谋划,迅速于2月1日出台了全省网上教学工作指导意见。我单位河南省电化教育馆高举党旗打造坚强堡垒,积极主动承担起这项战时任务。

在2月2日我们与省广电集团的沟通对接中,广电方面当场确定:开通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覆盖的12个频道有线直播、三家电信运营商的IPTV频道点播、集团所辖11家单位百余名业务骨干提供拍摄和编辑保障等。

在随后紧张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倒推任务节点、比着时间赛跑,不断进行自我加压、不断细化工作方案:与省广电方面密切沟通协作,对节目拍摄制作标准进行统一,对新开通的12个频道进行信号监测;与省基础教研室的教研队伍沟通对接,共同做好有关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编排……而这一系列跨系统多单位多部门间的大量沟通,只给了我们3天时间。

2月6日,“名校同步课堂”节目的课程录制环节正式开启,22个摄制组、9个编辑工作组,在4所学校同时开机。几十天高强度的课程录制工作下来,拍摄和编辑人员都出现身体极度疲惫的情况,参与录课的老师们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名校同步课堂”课程录制期间,我和团队仅有的十几名成员每日奋战在一线,为多个拍摄地的30多间教室、40多套设备提供每日消毒杀菌,在日均170余名参与课程录制的录课教师、教研人员、工作人员之间沟通协调和全力保障,真正做到了“安全录制”和“录制安全”,实现了人员“零感染”、工作“零失误”。

在战疫中成长 向“河南教育铁军”致敬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04河南教育新闻中心主任助理、河南教育报刊社教育时报副总编 杨晓谜

作为河南教育报刊社派驻到厅里工作的普通一员,这3个多月来,我见证了省教育厅真的无愧于“河南教育铁军”这个称号。

现在,我的手机里还存着几张珍贵的手稿照片。2月14日,郑厅长参加新闻发布会后的5分钟讲话成为新闻传播的经典案例。因为工作关系,新闻发布会后,我第一时间拿到了郑厅长的手稿,有感于他说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我当即拍了照。看到郑厅长手写的总结讲话稿删删减减,我感受到了他发自内心的强烈家国情怀。

情怀,责任,担当,专业,敬业,这是教育厅这支“铁军”,在疫情大考中,让我感受最深的5个关键词。

情怀是主观的,虽是一个感性的东西,但是,当我们怀揣情怀做事情的时候却会不一样。它会让我们服务老师和学生时,不自觉地想起自己年迈的父母,想起自己年幼的孩子,从而带着温情,出台的政策就不是冷冰冰的。

责任是客观的,这个客观里带有国家和人民的要求,这是政治的,是不容商量和推却的,是必须要做的。董主任经常教导办公室的同志,无论来自哪个单位,只要在教育厅工作,就要负责任地做好自己的本职。陈凯主任在上次的报告中,提到了他理解的责任,他说这是党员对自己应该的要求,也是良心让他这么做的。因为太了解陈主任疯狂的工作状态,和他近乎苛刻的工作要求,所以,当他说出这样的感受时,我觉得是那么的贴切与真实。是啊,当客观的要求和良心的自我认可结合起来时,才是实实在在的担当。郑厅长在担当,董主任在担当,陈凯主任也在担当,整个教育厅的每个人都在担当,这才铸就了“铁军精神”:信念坚定如铁,素质坚硬如铁,能力突出如铁,作风优良如铁。

专业是一种技能,是可以后天弥补的。在最初筹备新闻发布会前,能感觉到个别同志担心因为没有经验、担心准备不妥,而影响教育厅的形象,但是,没有人拒绝和推诿,而是倔强地学习,靠加班加点,靠一遍遍修改,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员。

教育厅机关的敬业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期间,更无须多说:尹弘省长看到的深夜办公室灯火通明,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的加班泡面,抛却的儿女情长,割舍的儿女欢颜,不都是敬业吗?

忘不了一起来自教育时报的黄发强、赵浩男、程世超,是他们在3个多月时间里,用没有一个休息日、夜夜加班到深夜,拼出了1000多篇10万+微信文章,忘不了张璟天天安静地在海量的来稿中归纳整合,提供全省教育战线的基础信息,她值得在这个特殊时期“火线入党”;

忘不了教育报刊社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后援团队,唐泽仓社长一次次叮嘱,“一定要配合做好教育厅工作”;刘肖总编一次次到厅里探望,并在策划采编上给予悉心的指导;侯军锋总编统筹时报团队为厅里采集素材,同事张利军、庞珂在疫情最紧张时深入一线采访王德恩、武陟大学生等师生的感人事迹;

忘不了董主任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持,新闻中心遇到难题时,他总是尽心尽力协调沟通,做好保障;忘不了陈凯主任的用心、倾心指挥,没有陈主任的直接深度指导,新闻中心是不可能取得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忘不了D806大办公室里的小伙伴,大家工作时间各司其职,从不闲聊,营造了安静、高效的工作环境;

忘不了体卫艺处、高教处、基教处、科技处、思政处、学生处、财务处、职成教处、机关党委、教师处、人事处、国际处等等很多处室,提供了高质量的素材,让我们在做宣传工作时,有良米下锅;

忘不了刁厅长对教育宣传工作的指导,在疫情之初,第一次召开统筹会议后,就以高度的新闻敏感,安排教育社做好前线相关报道,使得新闻中心能安心守好后方;忘不了毛厅长、吕厅长、刘刚主任等厅领导在筹备新闻发布会时所做的精心准备;

更忘不了郑厅长在繁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指导策划、推荐合适的选题,并多次到办公室与新闻中心人员交流谈心,共话教育宣传工作。

三位一体,积极抗疫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05省教育厅安全处党支部书记 舒卫方

我省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后,安全处同志大年初二全部到岗。在整个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我带领支部全体同志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

为了做好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郑厅长和厅党组高度重视,提前谋划,超前部署,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政策措施、督导排查、相关要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规定,保证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根据厅党组的安排,安全处党支部和大多数处室一样,也承担了部分工作任务。

以《全省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Ⅰ级应急响应工作预案》的起草印发为例,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郑厅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相关任务;根据郑厅长的指示,晚上我到办公室,学习、搜集Ⅰ级应急响应的应对措施。1月26日,厅党组明确由安全处牵头,会同体卫艺处等相关处室,起草制定《疫情防控Ⅰ级应急响应工作预案》。当天,我和相关同志加班到深夜,完成文稿起草任务。1月27日,经厅领导同意后,及时印发了《工作预案》,第一时间为全省教育系统积极应对和防控疫情提供了工作遵循。

安全处党支部相关同志以“战时”状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加班加点,高质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危急时刻,我上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06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党委副书记 王生平

1月25日,大年初一,在省政府省卫健委还没有下达通知前,医院党委提前筹划吹响集结号,“不足十小时”,70名医生、164名护士主动请缨,印满234个鲜红手印的请愿书就通过支部上交到党委办公室。

1月25日晚上,医院党委接到省卫健委组建“河南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通知。深夜,行政办公楼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医院党委行政班子成员和各职能部门即刻从上报的名单中商议遴选。最终,来自呼吸、感染、重症专业的27名医护人员被抽调,他们被分成普通患者救治医疗队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与省内其他四家医院队员组建成成河南省援助湖北先锋部队正式出征。

被抽调的27名队员平均年龄33岁。很多女队员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队员王瑞敏甚至还正在哺乳期。但是当他们接到电话确定“能不能去?能不能马上走?”时,没有一个人迟疑更没有一个人说不,他们都坚定地回答“我可以”!

同样,在“不足十小时”时间里,27名队员迅速收拾好行囊,准备尽量多的物资。1月26日早上8点,医院要为队员进行出发前的紧急防护培训。在此之前,队员们需要安排好在院的工作交接和与人家们的告别。在这个深夜里,无眠的不仅有27名队员和他们的家人,还有医院党委班子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打胜仗,零感染”是医院党委对队员们的要求,面对未知的传染源、未知的传染途径、未知的严重程度,这些未知的风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彻夜准备尽量多的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防护服、药品、消毒液,甚至尿不湿,装满了行李箱,实在不行就打包邮寄。

1月26日晚7点,在又一个“不足十小时”的时间里,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完成集结并抵达武汉高铁站,我们的27名队员正在其中。

病房内外的故事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07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护士 曹莹璐

1月25日,报名:

晚上九点多接到通知让报名驰援武汉!

“我想去武汉。”我对老公说。

结婚9年,他明白我既然说出来,肯定在心里已经决定好了。“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就去做,家和孩子们都交给我,放心。”

给父母通了电话,他们也是支持的,只是叮嘱几句提醒我做好防护。

静静哄着儿女睡着后,我拍下了他们熟睡的脸庞,记得儿子睡着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不要你去武汉。”我跟老公说:“假如我回不来了。答应我两件事情,一,照顾好我的爸妈,毕竟我是他们的独生女。二,两个孩子未成年之前你不许再娶。”掺着半个玩笑好像并没有活跃到气氛,看着沉默的他,我没有再说话。只听得到整理物品时塑料袋和拉链的声音,让本就寂静的夜更加寂静。

1月26日,出发:

和大家告别时我强忍着泪,从医院出发,收到父亲的一条信息:“自古忠孝无两全,当此国有难,民有灾之际,你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理应有所担当。工作期间要坚定信心,尽心履职,护人护己,从容面对。战胜毒魔,平安归来。”

一路奔波,到达武汉火车站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

初次值班,就逢夜班,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进病房的我有些不适应。笨重、闷热,护目镜很快就起雾了,我站在空气消毒机前吹风,雾气凝结成水珠滑落到护目镜下缘,我从一道道水痕缝隙中看清了这个病区——将近40个确诊病人,二分之一的危重症患者。凌晨四点病房的灯都是开着的,监护仪上的数值在闪烁,病人们在闷喘、咳嗽,我们穿梭在病房,汗如雨下,即使这样忙碌,一个44岁的年轻生命还是逝去了。为她盖上白单,心中沮丧难过,回到护士站,来不及陷入伤感,早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抽血、打水、测量体温和指脉氧……交班前月喜医生累得靠在墙上,花姐因为缺氧不适趴在椅背上,下班后无力感仍然伴随着我。

“生命是这么脆弱,关于这个病毒我们未知的还有很多,治疗和护理都在探索中,而我在这里还能做些什么?”我扪心自问着。这时眼前路过一辆洒水车,紧跟着它的就是一道小小的彩虹,随着车的移动而移动,我想风雨过后愿彩虹会接踵而至吧。

病人去世的沮丧,持续到了次日。我被固定在隔离10楼病房工作,一上午忙碌,大家内层的衣服早就湿透了。也仅仅是这一上午,我听到了从未有过的那么频繁的感谢,一位阿姨对我说:“你们真是了不起,从河南赶到这里来帮助我,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要加油!”病友们也受到了这位乐观的阿姨的鼓舞,大家彼此祝福。“医疗队加油”“武汉加油!”正是那些相互鼓励,让我振奋起来——原来我在这里能做到的还可以很多,这才是来武汉的第二个班,不能自怨自艾,以后一定得加油,我明白了假如不能给予立马的治愈,至少我能给的有常常的帮助和总是的安慰。

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医生的使命不只是避免死亡,还包括提升生活品质。这就是为何治疗疾病,有输有赢,但治疗一个人,一定赢,不论结局如何。

在最好的年华砥砺奋斗,为人民而战

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这是“河南教育铁军”的最强音!

0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 孙长宇

2020年冬春之交,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新型冠状病毒到底对人能造成哪些危害,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武汉期间,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经过我们治疗,已经完全达到出院标准。但是,当我们的医务人员告知她可以出院时,她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和兴奋,只是毫无表情地说了一句:“我出院能到哪儿去呢,我的老伴因为这个肺炎去世了,我的儿子也因为这个肺炎正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一语既出,当场的医务人员,包括很多病号,都迅速安静了下来,现场的沉默足足持续了好几分钟,甚至还有人哭红了眼睛。新冠肺炎疫情竟然把一个好好的家庭能摧残到如此境地,给人带来的震撼真的是太大了,而这就是疫情的真实面目!

2月4日早上六点多,我们46名援鄂队员,在医院门诊楼前集结。党需要我们、国家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向前冲,冲向疫情战斗一线,即使牺牲了,也是死得其所。

在方舱医院,我们每天查房近4个小时,防护服密不透风,短暂的活动就让我们汗流浃背,当时又是冬季,活动稍微一停,湿透的衣服又会变得冰凉;厚厚的双层口罩紧贴口鼻,令我们呼吸十分困难,又害怕漏气,也不敢大口喘气。在与患者沟通交流中,护目镜经常被口中哈气凝成水雾,视线模糊,但是我们身穿防护服和厚厚的手套,没办法处理模糊的护目镜,以至于只能看到患者的轮廓,也只能从水雾少的地方斜着眼看,勉强工作,开医嘱,看胸片,写病历……工作结束后,回到休息区,脱下防护服,发现自己的内衣早已经湿透贴在了身上,脸上被防护口罩勒出了很深的印痕,耳朵也是火烧火燎的痛,甚至还有点出血。

但是必须坚持啊。一看到有那么多患者需要治疗,我们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我们必须对病人负责啊,我们每天坚持查房,认真讨论研究每位病人的特点,制定因人而异的合适的救治方案,对每位确诊病人严格把关、仔细甄别,确保无错诊、漏诊,及科学治疗。由于每次值班6个小时,我们上班前不敢吃也不敢喝,还用上了尿不湿,这是因为我们的防护服是一次性的,一旦脱掉就不能再使用。当时物资紧缺,我们必须节约防护服。刚开始我穿的是黄色的工业防护服 ,封闭很严,有一天在工作的时候出现了缺氧的症状头昏,走路发软,反应迟钝,幸好有一名护理人员路过,及时帮我撕下了外层外科口罩,撕开了脖子里的胶带,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至今,我依然打心里感激那个护士。
致敬每一个日夜奋战的人!

责任编辑:河南教育资讯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要闻时讯
Copyright © 河南教育资讯在线网 豫ICP备20019346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振扬传媒